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網站首頁
設為收藏
保存桌面
手機端
使用幫助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廣西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20-03-03 17:44:13 來源:廣西住房城鄉建設廳網 收藏

桂建規園〔2020〕2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廣西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20年3月3日

  

廣西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指導意見

 

    2018年2月和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成都天府新區和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提出了公園城市建設的理念。這是城市建設發展模式的全新理念,對于開辟城市轉型升級新路徑,開創城市建設發展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廣西公園城市是以自然環境為本底,構建完善的公共游憩綠地體系和良好景觀環境的生態城市;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構建山、水、城、人高度和諧統一的宜居城市;是以人民為中心,構建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健康城市,是新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為試點探索我區公園城市建設經驗,循序漸進推進廣西公園城市建設,不斷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特制定廣西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指導意見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轉變發展理念。公園城市建設試點要從 “生態文明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角度出發,保護好八桂自然山水“大公園”,轉變城市建設發展方式,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城市發展,構筑山、水、城、人和諧統一的城市發展新范式。

    (二)強化規劃引領。公園城市建設試點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遵循和銜接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約束下,編制公園城市建設試點總體規劃,指導具體建設活動。

    (三)探索試點經驗。自2020年到2022年底,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采用“摸清底數—編制規劃—項目建庫—制定計劃—實施建設—總結經驗”的基本工作路徑,完成一批公園城市試點項目建設,提升城市生態宜居水平,完善公園城市建設標準指標體系,初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公園城市建設經驗,為我區全面開展公園城市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生態優先。以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核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構筑舒適宜居環境,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二)轉變方式,開放共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城市中建公園”向“公園中建城市”轉變,強調開放共享理念,鞏固城市生態優勢,實現城市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

    (三)融合共生,凸顯價值。構建山水呼應、藍綠相融、疏密有致、氣韻生動的城市景象,彰顯公園城市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詩意棲居的美學價值、綠色低碳的經濟價值、簡約健康的生活價值和美好生活的社會價值。

    (四)傳承文化,彰顯特色。留住城市記憶,傳承歷史文脈,包容多元文化,彰顯人文精神,根據不同的地域資源和文化稟賦,探索不同的公園城市建設模式,鼓勵公園城市差異化發展,避免“千城一面”。

    (五)創新模式,共同締造。提倡綠色生活方式,培育生態文化,讓城市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改善的集中體現,倡導全社會、各部門共同締造美麗家園。

    三、主要內容

    (一)編制公園城市試點總體建設規劃。總體建設規劃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在摸清城市本底的基礎上,銜接國土空間規劃,聚焦人民群眾日常的“衣、食、住、行、文、教、體、衛”等基本需求,聯合“職、住、醫、教、休、商”六元城市功能,構建全域公園體系框架,突出城市公園、城市綠道、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內容,做好試點建設項目近遠期實施計劃,科學指導公園城市建設。

    (二)強化城市綠地系統建設。采用“公園+綠道”、“公園+林蔭路”等綠地建設模式,補足短板,構建綠量充分、布局均衡、層次合理的城市綠化空間網絡系統。

    ⒈ 加強城市公園建設。有序建設一批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小游園,補充完善一批街頭綠地、帶狀綠地、小微綠地,形成大小結合、分布均衡、功能互補的城市公園體系,力爭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少于15平方米/人,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不低于95%,城市公園(歷史名園、動物園除外)免費開放率達到100%。

    ⒉ 推進城市綠道建設。豐富城市綠道游覽、健身、騎行等功能,完善城市慢行系統,充分滿足群眾休閑、娛樂、鍛煉的需要,形成結構合理、銜接有序、連通順暢、配套完善的城市綠道網。試點城市每年新增城市綠道不少于15公里,試點縣(市)每年新增城市綠道不少于3公里。

    ⒊ 多途徑增加城市綠量。充分利用城市廢棄地、閑置地、未利用地增加綠化,采取見縫插綠、拆墻透綠、退硬還綠及立體綠化、屋頂綠化等有效措施,有效提升城市綠地率。

    ⒋ 加強城市綠地保護。堅持“保護就是最大的節約”理念,加強城市及周邊山體、水體、林地、綠地、濕地等生態空間的保護。強化綠線管控,明晰公園邊界,確保公共屬性。嚴格監管力度,對城市內被侵占的綠地要制定相關措施,確保恢復綠地。設區市積極推進城市園林綠化立法工作。

    (三)完善設施建設。

    ⒈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建立涵蓋文化娛樂、運動健身、休閑游憩等全要素、多類型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建供給充分、體系完善、層次明確、類型合理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推進公共廁所改造、城市慢行系統設施建設、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推進足球場、籃球場等運動設施建設,鼓勵各單位、企業、學校將體育運動場地、設施逐步向社會開放。深化完善城市街道機動車公共停放點、自行車停放點、自助充電(樁)設施等配套設施。有條件的城市公共區域要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強化視頻監控、網格管理、交通運行、公共秩序等數據信息的綜合采集和分析利用,打造“智慧城市”。

    ⒉ 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1)提高路網密度。增強城市交通便捷性,合理規劃道路網結構,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不低于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到15%。開展街區微改造,建設尺度宜人、交通便利、功能完善的生活街區。

    (2)提升生活垃圾處理水平。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源頭減量,強化餐廚垃圾市場化專業收集處理,加快生活垃圾處理及轉運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到2022年底,設區市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7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以上,縣城(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設區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基本建立餐廚垃圾回收和資源化利用體系。

    (3)提高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加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推進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實施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到2022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45%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

    (四)營造宜居的城市環境。

    ⒈ 建設突出自然生態特色的城市環境。保護和依托現有山水脈絡,深入挖掘環境特色,切實做好江河、湖泊、濕地、海岸線的環境保護和景觀品質提升,加強人與城市景觀要素之間的斷裂修復,增加城市景觀親水性,優化親水、親綠的空間格局,在區域“大水系”上做好文章;維護區域山體脈絡,做好山體修復工作,塑造富有自然生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形象。

    ⒉ 合理優化土地開發強度。在城市更新過程中,鼓勵、引導各地將騰退空間優先用于公共空間、公共設施、城市綠地建設,適當減少部分老城區人口密度,有效疏解舊區功能。

    ⒊ 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和元素,保護和傳承城市歷史文脈,采用“繡花”功夫改善歷史文化城區、歷史文化街區的環境,保護地域文化和歷史建筑特色。將歷史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城市公園、廣場、綠道、綠地等的規劃設計和建設,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⒋ 推動重點地區城市形象塑造。城市中心區、重要公共場所、歷史地段和重要空間節點等城市重點地區應以城市設計塑造特色城市形象,建筑建造要合理利用河湖水系等重要景觀資源,結合林蔭路、濱水湖岸、公園綠地等開敞空間形成品質高、環境美的公共空間,打造可游可賞、宜居宜業的旅游休閑城市。

    (五)推行“公園+”模式,共同締造宜居的公園城市生活功能空間。推行城市公園建設與教育、體育、文化、旅游、醫療、養老、商業等功能融合的模式,探索開展“公園+惠民服務”、“公園+運動健身”、“公園+文化藝術”、“公園+園事花事”、“公園+科普教育”等工作,實施以公園城市建設為導向的城市開發。結合城市綠道,建設自行車道、游覽步道和健康步道,利用城市公園發展旅游產業,共同締造公園城市功能。

    (六)創新突破,共建共享。

    ⒈ 從“城中建園”向“園中建城”轉變。打破傳統城市公園的邊界,將城市周邊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郊野公園,以及山林、水體、濕地、田園等自然環境要素引入城市,推動生態全面融入城市空間,實現城市與自然本底有機融合,從“在城市中點綴公園”轉變為“將整個城市變成大公園”,城市的所有公共空間充分體現公園品質。

    ⒉ 開展城市“人行道革命”。實施城市人行道改造工程,整治人行道非人性化設施,規范人行道停車管理;適當加寬人行道,強化人行道林蔭功能,推動人行道種植雙排遮陰喬木,鼓勵采取以喬木、草地為主,灌木為輔的道路綠化布置;清除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的視線障礙,確保道路交叉口的人車安全;配套完善“城市家具”等公共設施,提升人行道和相鄰綠地的游憩功能。

    ⒊ 共享沿路綠色空間。鼓勵城市主、次干道兩旁機關單位(有特殊需要的單位除外)大院不再建設圍墻,已建設圍墻的要逐步打開,通過拆墻透綠,進一步擴展城市綠化空間;城市公園的圍墻及圍欄要逐步打開,社區公園要對外開放。引導和鼓勵在出讓地塊上建設的既有小區和單位打開沿路圍墻,確實無法打開的,在沿路圍墻內側一定范圍內列植遮陰喬木;同時,在新出讓土地時,將在沿路圍墻內側一定范圍內列植遮陰喬木的要求納入土地出讓條件,充分實現綠色共享、景觀共享。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自治區成立以自治區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自治區人民政府分管副秘書長、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主要負責同志為副組長,自治區相關廳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廣西公園城市建設指導小組,指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由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分管負責同志擔任辦公室主任。各試點市、縣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建立政府統一領導、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牽頭負責、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高標準做好試點組織、資金籌措、項目落地等具體工作。

    (二)搭建技術平臺。以我區有關規劃設計院為技術班底,引進國外知名團隊,匯聚國內知名研究機構,整合區內規劃建設優勢資源,搭建“開放、協作、創新、共享”的廣西公園城市建設技術支撐平臺,為我區公園城市建設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撐和政策研究服務。組建廣西公園城市專家組和技術團隊,加強對公園城市建設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的決策研究,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三)強化政策支撐。支持各試點市、縣加大政策資源整合力度,創新出臺土地、稅收、金融、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采取積極的獎勵政策,加大稅費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公園城市試點建設。

    (四)保障試點資金。探索公園城市建設的資金籌措和使用方式,加大對各試點市、縣在投融資方面的支持力度。各級財政要積極支持公園城市建設,切實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自治區積極探索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試點市、縣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各試點市、縣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加大各相關轉移支付資源整合力度。鼓勵各地采取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吸引民間資本助力公園城市項目的建設、運營和管理。鼓勵公園城市項目打包,整合各類資金,提高使用效益。

    (五)鼓勵全民參與。公園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調動各方面力量,協調聯動、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有關單位要積極配合,按照職責分工細化工作措施,確保各項工作穩步推進。鼓勵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確保公園城市建設體現群眾意愿,滿足群眾需求,實現共同治理、共建共享。各試點市、縣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期刊等新聞媒體,加強輿論引導,凝聚社會共識,廣泛宣傳推廣公園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六)開展實施評價。各試點市、縣公園城市建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試點工作的跟蹤指導,定期組織開展綜合評價工作;要結合工作推進情況,按照廣西公園城市建設試點主要引導指標要求每年開展一次自評,確保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廣西公園城市建設指導小組加強對各地開展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及時補充、優化、完善指標體系,每兩年組織開展一次公園城市建設實施效果評價,對達到相應試點引導指標要求的城市予以通報表揚,授予“廣西公園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稱號。

 

附件:⒈ 廣西公園城市建設試點主要引導指標

      ⒉ 廣西公園城市建設試點主要引導指標解釋


附件1

 

                    廣西公園城市建設試點主要引導指標

 

序號

建設內容

引導指標名稱

引導值

1

園林綠化建設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人)

≥15

2

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

≥95

3

城市公園免費開放率(%)

100

4

建成區綠地率(%)

≥40

5

每年新增城市綠道長度(公里/年)

≥15

6

擁有城市綠道長度(公里/萬人)

≥4

7

新增立體綠化面積(萬平方米/每年)

≥2

8

市政基礎

設施建設

城市路網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8

9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45

10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

≥95

11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99

12

城市風貌管控

重點區域城市設計管控比重(%)

100


附件2

 

廣西公園城市建設試點主要引導指標解釋

 

    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一)指標解釋:公園綠地指城市中向公眾開放的,以游憩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設施和服務設施,同時兼有健全生態、 美化景觀、科普教育、應急避險等綜合作用的綠化用地。公園綠地的統計方式應以現行的《城市綠地分類標準》為主要依據。

    (二)計算方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人)=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建成區內的城區人口數量(人)。

    二、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

    (一)指標解釋: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占居住用地總面積的比例。

    (二)計算方法: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公頃)/居住用地總面積(公頃)×100%。

    三、公園免費開放率

    (一)指標解釋:公園指具有良好的園林環境、較完善的設施,具有游憩、生態、景觀、文教和應急避險等功能并向公眾開放的場所。歷史名園、動物園等特殊公園不列入考核范圍。

    (二)計算方法:公園免費開放率(%)=城市建成區內免費開放的公園數量(個)/城市建成區內公園總數量(個)×100%。

    四、建成區綠地率

    (一)指標解釋:建成區各類城市綠地面積占建成區總面積的比例。

    (二)計算方法:建成區綠地率(%)=建成區各類城市綠地面積(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平方公里)×100%。

    五、每年新增城市綠道長度

    (一)指標解釋:綠道指以自然要素為依托和構成基礎,串聯公園綠地、廣場、防護綠地等綠色開敞空間,供市民休閑、游憩、健身、出行的廊道。

    (二)計算方法:試點期間新增城市綠道總長度(公里)/試點期限(年)。

    六、擁有城市綠道長度

    計算方法:城市綠道總長度(公里)/建成區內的城區人口數量(萬人)。

    七、新增立體綠化面積

    計算方法:試點期間新增立體綠化面積(萬平方米)/試點期限(年)。

    八、城市路網密度

    (一)指標解釋:指城市建成區每平方公里市政道路總長度。

    (二)計算方法:城市路網密度=城市建成區市政道路總長度(公里)/區域面積(平方公里)。

    九、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指標能較為客觀地綜合表征城市生活污水管網的覆蓋情況、建設改造治理和運行維護水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定義為向污水處理廠排水的城區人口占城區用水總人口的比例,其中,向污水處理廠排水的城區人口,通過污水處理廠收集的生活污染物總量與人均日生活污染物排放量間接統計。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污水處理廠進廠水量:指市、縣污水處理廠實際處理水量,數據來自“全國城鎮污水處理信息管理系統”。

    污水處理廠進廠BOD平均濃度:指市、縣污水處理廠進水中污染物濃度,數據來自“全國城鎮污水處理信息管理系統”,市本級及轄域內縣(市)多座污水處理廠,按污水處理廠處理水量加權計算。

    人均日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指每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染物的量,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確定為45mg/(L·d)。

    城區用水總人口:指城區使用自來水的人口總數,數據來自《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

    十、城市污水處理率

    (一)指標解釋:指污水處理總量占污水排放總量的比例。

    (二)計算公式: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總量(萬立方米)/ 污水排放總量(萬立方米)×100%。

    十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一)指標解釋:指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數量占市區生活垃圾產生量的百分比。在統計時,由于生活垃圾產生量不易取得,可用清運量代替。

    (二)計算方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萬噸)×100%。

    十二、重點區域城市設計管控比重

    (一)計算方法:編制有城市設計的重點地區面積(平方公里)/城市重點地區總面積(平方公里)×100%。

    (二)城市重點地區包括:

    ⒈ 城市核心區和中心地區;

    ⒉ 體現城市歷史風貌的地區;

    ⒊ 新城新區;

    ⒋ 重要街道,包括商業街;

    ⒌ 濱水地區,包括沿河、沿海、沿湖地帶;

    ⒍ 山前地區;

    ⒎ 其他能夠集中體現和塑造城市文化、風貌特色,具有特殊價值的地區。


  • 
    
  • <table id="eqewq"></table><option id="eqewq"><noframes id="eqewq"></noframes></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