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建科 [2007] 1號
各市建設系統各委(局):
現將《廣西建設科技“十一五”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各地根據“自主創新、跨越發展、支撐經濟、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方針,以節能、節地、節水、節財和治理環境為重點,結合各地、各單位實際,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實現以科技發展支撐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廳
二〇〇七年一月六日
廣西建設科技“十一五”發展規劃
一、“十五”廣西建設科技工作簡要回顧
“十五”期間,廣西建設系統圍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目標,以科技興桂為主線,以企業創新為主體,以項目工程為載體,加大建設科技研發力度,加快先進適用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促進廣西建設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十五”期間,頒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領域推廣應用新成果管理規定實施細則》、《廣西建設科技新成果推廣指南》、《廣西建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工程使用預拌混凝土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實施示范工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十五”期間,廣西共有10個示范工程項目列為建設部新技術示范工程,有26個項目列為自治區級示范工程;有12個項目分別列入了建設部年度科研計劃和年度專項科研計劃;列入建設部重點推廣成果項目有6項,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有1項。
“十五”期間,廣西建設科研項目列入年度廣西科學研究與開發計劃84項,其中獲得廣西地方財政資助56項。已完成的立項項目共獲得廣西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獲得廣西新產品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
編制和發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45/221—2005)和《混凝土多排孔磚建筑技術規程》、《冷軋帶肋鋼筋代換表》等共16項標準和規范。這些規范技術標準的制定和頒布極大地促進了廣西建設科技事業的發展。
建筑業10項新技術得到較大規模的普及。預拌混凝土行業飛速發展,促進了施工企業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化。消化吸收創新了一大批先進適用技術如升梁、復合樁基技術、鋼筋混凝土粘鋼加固技術、電動升降腳手架及其配套爬架防墜器和挑梁支承式升降腳手架技術、深基坑支護技術、預應力管樁技術、冷軋帶肋鋼筋、冷軋扭鋼筋疊合板技術;QTZ系列塔式起重機、大口徑塑料管材、混凝土外加劑和高強混凝土技術,新型墻體材料如小型混凝土砌塊、陶粒混凝土砌塊、磚渣混凝土砌塊、混凝土多排孔磚等在“十五”期間得到了快速發展。
積極推進建設系統辦公自動化等政務信息化工作,開通廣西建設網,構建了全區建設系統電子政務、業務管理和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行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工程量清單系統軟件和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系統軟件大量應用,CAD設計應用技術基本普及,北海市城市規劃管理數字化示范項目進展順利。
二、“十一五”期間廣西建設科技工作面臨的形勢分析
隨著廣西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資源緊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影響愈來愈明顯,城鄉建設中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問題突出,土地浪費現象普遍存在,建筑能耗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城鎮水污染嚴重,用水效率低,污水再生利用程度很低,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轉化水平低,公交優先戰略尚未全面落實。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巨大需求,將使建設科技的任務更加繁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對建設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加入WTO過渡期結束后,建設市場的競爭從地區、國內轉向國際競爭,提高建設科技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已迫在眉睫。同其他行業相比,全區建設行業科技投入、整體技術水平偏低,總體上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實現建設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一)目前廣西建設科技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我區建設科技整體水平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較處于落后位置,建設行業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建筑工業化水平相對較低、建筑能源消耗過大、行業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建設科技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建設行業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小、散、弱的特征明顯,難以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
2、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由于體制、資金的原因,科技成果難以轉化為有效生產力,科技進步對行業增長的貢獻率不高。
3、科技進步機制尚待完善。行業科技工作管理的機制不健全,科技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機制尚未建立,科技進步創新激勵機制不完善,企業缺乏科技進步的內在動力。“重經營、輕科技”的情況普遍存在,行業發展未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
4、科技投入嚴重不足,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究體制尚未形成,行業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整體技術水平偏低。
5、科技人員結構不合理,隊伍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6、建筑材料缺乏先進適用的主導產品,新材料推廣應用緩慢,不能滿足建設科技發展的需要。
7、工程建設的地方標準體系尚未形成。
8、行業技術管理有待加強。
(二)“十一五”期間,廣西建設科技工作4大發展需求
1、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在規劃和設計方面對科技的需求。在城鄉規劃、居住區規劃中要更加關注環境的健康性和對自然生態的保護,對規劃結構、空間形態、交通組織、景觀綠化、公建配套和市政設施等的規劃思路、方法以及技術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總的要求是要規劃建設生態城鄉;對住宅建筑的舒適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經濟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居住的適用性、套型的多樣性、廚衛空間的綜合設計、營造宜人的交流空間、提高室內空間的靈活可改性、實施無障礙設計、塑造引人注目的建筑風格等,創造功能合理、經濟適用、安全舒適、環境優美、節能節地的住宅設計方案,滿足市場的需求。
2、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在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方面對科技的需求。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技術,特別是處理污染、重復利用、降低能耗、處理與利用廢物、水的處理及室內環境等對建筑科技發展影響深遠,因此必須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如道路、交通智能設施,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基礎設施,城市園林生態、綠化建設等方面和綠色建筑的新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
3、數字城市和建筑智能化對科技的需求。信息技術是廣西跨越趕超先進地區的重要手段,建設數字城市是廣西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建筑行業的各個領域現已不同程度地應用了計算機技術。并正向集成化、網絡化與智能化方向發展。建筑智能化是數字城市與數字社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城市建設與管理和社區建設對科技的需求。改善我區住房條件、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創造一個舒適、宜人、衛生、優美的城市生活環境,依靠科技正確引導住房投資和消費,積極發展住宅產業化、現代化,解決廣西城鎮化發展中的居住問題。
三、“十一五”期間建設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措施
(一)指導思想
實行“自主創新、跨越發展、支撐經濟、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方針,積極推進科技體制改革,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改善環境為重點,以提高集成創新能力為突破口,加強重點領域的科研開發,完善技術標準規范體系,用信息化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升級,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堅持“以政策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設計為龍頭,靠標準來支撐,用組織來保證”的工作思路;抓住“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工程試點示范、編制標準規程、推廣應用”的建設科技工作程序,由淺入深、由點及面、循序漸進。
(二)發展目標
初步建立適應廣西城鎮化和建設事業發展需要的技術創新和推廣體系,提高集成創新能力;建筑業、房地產業、市政公用行業等傳統行業科技水平明顯提高;逐步建立可適應建設行業發展的地方技術標準規范體系,科技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能力明顯提高;取得一批研究成果;通過建筑節能,實現累計節約142萬噸標準煤的目標。整合先進適用技術推動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促進全區建設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主要任務
1、改革和完善建設科技管理服務體系。
緊密跟蹤國際、國內發達地區的科研項目動向,建立科研項目后備庫。積極爭取更多的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科研經費。改革科研項目檢查制度,確保科研項目經費的高效使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評價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技術公告發布制度,通過定期發布鼓勵、淘汰和限制等有明確導向的技術公告引導推廣新技術應用。要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培育技術市場。完善以行業學會協會和技術咨詢機構為主體的中介服務體系,加強其在推廣新技術中的作用,強化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扶持力度。加強對無形資產評估和知識產權的保護。
2、建立和完善適應建設事業發展的廣西地方標準規范體系和成套技術體系。
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針對市場成熟的技術,積極組織和利用區內外各種力量盡快編寫技術標準。建立和完善新標準、新技術的培訓和檢查制度,加大對國家和地方有關標準、規范的學習培訓力度,確保有關標準、規范得以貫徹執行。
按照單項技術配套化、專項技術體系化、綜合技術成套化的要求,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的工程化技術配套,引導企業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符合工程化要求的成套技術。加強住宅產業化關鍵技術與設備研究,推進信息技術在住宅產業化中的應用研究,大力發展物業管理與社區服務業,促進住宅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制定我區推進住宅產業化現代化的配套技術政策,加強住宅技術的研究與集成,鼓勵研發和推廣先進適用的住宅產業化成套技術。
3、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扶植一批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所和住宅產業化示范龍頭企業,提高集成創新能力。
3、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扶植一批科技型企業、科研院所和住宅產業化示范龍頭企業,提高集成創新能力。
要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促進企業注重科技工作,修改完善各種相關文件,要在企業資質審查、市場行為(招、投標)等多種環節強調企業技術力量的重要性,引導企業加強對科技工作的投入。
要扶持一批科技型企業。以現有的區內14家具有建筑工程設計甲級資質的設計院和具有一級資質以上的施工企業為重點,在資質年檢中增加科研成果、專利技術和工法等的權重,同時加大對設計中使用落后技術、不嚴格執行設計標準的處罰力度,加強培訓和引導,使這一批骨干設計、施工單位的科研和技術力量有較大提升。
引導設計院、施工單位加強同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申報各種科研項目,并使科研成果盡快通過設計和施工單位轉化為生產力,提高集成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貢獻率。
要扶持發展民營科技企業,落實各種優惠政策。
扶持住宅產業化示范龍頭企業。在部分住宅產業化綜合示范城市中發揮示范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迅速推廣我區節能省地型住宅建設。
探索建立非盈利性質的規劃、建筑、市政研究機構,開展相關領域的前瞻性、戰略性、綜合性研究。
4、推廣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建設一批綠色建筑示范工程。
綠色建筑是一場建筑體系的革命,可以全面推廣各種建設新技術。以綠色建筑為方向,引導市場建設和消費科技水平高的建筑產品。以《住宅建筑規范》、《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綠色建筑設計導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標準為依據,積極組織培訓和學習,加強對房地產商和消費者的教育,引導正確的市場行為。每年組織專家對自治區級綠色建筑示范工程進行指導,積極申報全國綠色建筑示范獎。
5、全面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實現“十一五”累計節約142萬噸標準煤的任務。
加強建筑節能執法力度,新建建筑要嚴格執行節能設計標準,并嚴格按設計進行施工。嚴格執行《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的規定,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超過20萬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小區,實行建筑能耗核準制。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對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的補貼。確保“十一五”期間太陽能應用面積500萬平方米以上,地源熱泵應用1500萬平方米以上。啟動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工程,各市要對本轄區不符合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居住和公共建筑,制定改造計劃及預期目標,分階段實施,中心城市要完成10%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大力推動電力需求側管理,推廣各種節能新技術,對高耗能設備和中央空調系統進行節能改造。推廣使用非電空調。積極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照明產品和照明節能控制技術,爭取城市道路和景觀照明節電15%,建筑照明節電15%。大力宣傳行為節能。大力推廣新型墻體材料。
6、重點研究和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淘汰一批落后技術。
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圍繞廣西的氣候特點、地域和民族傳統特點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有重點地研究和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淘汰一批落后技術。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新突破,為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提供技術支撐:(1)建設科技體系研究;(2)建筑節能改造技術、建筑節能配套技術應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研究、鋼結構技術研究、建筑圍護結構隔熱技術和地源熱泵、太陽能利用技術等建筑節能綜合技術研究;(3)人居環境與綠色建筑的技術、規范、推廣與研究;(4)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政策研究,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新工藝和節能降耗技術,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技術及經濟技術政策模式研究;(5)城市道路、交通建設技術及運營管理系統研究,公交優先模式研究;(6)適合農村的小型、新型、實用的垃圾、污水處理、新型墻體材料、節能省地型村屯建設和生態村建設研究和技術開發;(7)住宅產業化成套技術、保障制度和引導政策研究;(8)建設事業信息化應用技術研究;(9)進一步加大以“建筑業10項新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新技術推廣力度,大力推廣新三級鋼、預拌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外加劑,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預拌砂漿試點應用。
7、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和居住環境質量。
大力推進通用部品的專業化、社會化生產,不斷發展完善各類住宅建筑體系,積極推廣應用信息技術,走住宅產業現代化道路。住宅建筑體系(主要包括結構、設備、管網等部分)應通過完善的設計、部品與成套技術的集成和有序的現場施工,實現各部分的優化集成和整合。要緊密結合地理、氣候特征,材料部品供應狀況以及建設規模等具體條件,選擇和發展綜合經濟效益好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體系,達到住宅建設高效率、高質量、低消耗的效果。開展鋼結構和鋼與鋼筋混凝土組合結構、框架輕墻和輕鋼輕墻建筑結構體系、大空間住宅體系等的研究,逐步改變我區磚混結構體系,實現我區住宅結構體系的根本轉變。通過住宅結構體系轉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
8、推廣應用一批新型建材,扶持一批新型建材生產基地。
建設事業的發展有賴于建筑材料的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建材生產特別是新型建材的推廣應用,充分利用廣西的建材資源優勢和勞動力優勢,抓住建設行業大發展的機遇,扶持一批新型建材生產基地,使建材產業成為廣西國民經濟的重點產業和大量吸納勞動力就業的產業。
要淘汰落后的水泥生產工藝,大力發展高標號水泥、特種水泥;繼續發展預拌混凝土,“十一五”期間,廣西14個地級市的城區要全面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并逐步推廣到縣及縣級(市)的城區。要扶持加氣混凝土、墻板、自保溫砌塊等新型墻體材料的發展;重點推廣應用HRB400級鋼筋和鋼結構和組合結構住宅建筑體系。大力發展化學新型建材。
9、加強建設領域信息化建設。
加強對建設領域信息化的領導,加強行業交流和管理,重點加強建設系統辦公自動化等政務信息化工作和重點業務資源網的建設。實施“廣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與服務數字化工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廣西城市規劃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廣西風景名勝區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廣西房地產信息系統”和“廣西住房公積金監督管理信息系統”。大力推廣各種建設系統的先進適用軟件,提高全行業的信息化水平。
10、培養一大批建設科技人才,形成人才小高地,提高執政能力。
要在完成上述任務的過程中,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造就一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科技創新隊伍,培養一大批建設科技人才包括技能型人才,形成廣西建設科技人才小高地。
重視人才的開發和利用,建立建設人才科學技術顧問專家庫,充分發揮專家的咨詢作用,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推進依法執政和民主執政,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提高建設事業行政效率和公眾服務水平。
針對目前推進建設科技工作的難點,逐步完善建設科技工作的政策體系,將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水平和科技含量等要求逐步納入優質工程評定、招投標、資質審查等環節,形成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有效機制。將有關法規政策裝訂成冊,印發給全區建設行政管理系統,并根據相關的法規政策,建立和完善建設科技工作的督察制度,根據督察結果,采用行政通報、資質升降、經濟激勵等手段,建立有效的建設科技工作獎懲機制。
2、加強推進建設科技工作的組織體系。
加強全區建設系統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增強科技管理工作的力量。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覆蓋廣西建設系統的新技術培訓制度和實施方案。從行政管理干部到技術人員每年都要定期參加新政策和技術培訓。加強區內外科技合作,引進、吸收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建設事業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如廣西建設網、《廣西城鎮建設》、《廣西建設科技》和廣西建設科技協會網站等,建設高效有力的建設科技工作宣傳陣地。
3、貫徹實施國家和廣西建設科技發展規劃。
3、貫徹實施國家和廣西建設科技發展規劃。
全面貫徹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建設事業“十一五”科技綱要》、《廣西2006-2020年城市發展與城鎮化科技發展規劃》等。重點圍繞廣西城鎮發展模式、城鎮區域規劃、生態城市、數字城市、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綠色城鎮建設產業、生態村等領域開展研究工作。
4、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優化技術創新環境。
要樹立科技投入是生產性,戰略性投入的思想,逐步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科技投資機制,積極開辟經費渠道。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作用,以少量財政資金帶動大量民間投資和銀行貸款,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要落實有關規定,允許在工程建設費用中,可以列支一定比例的經費作為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究試驗的費用。同時,加快制定鼓勵社會風險投資和科技投資的優惠政策,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資體制。
5、實施廣西建設行業的標準化戰略。
建立完善科技成果和標準互動工作機制,加快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對促進行業進步顯著的重要技術和推廣應用前景好的技術,及時提出標準編制建議,列入標準編制計劃,加強標準的基礎研究工作。對沒有國家和地方標準的科技成果,要通過試點示范和專家論證,盡快編制推薦性的技術規程,以指導工程實踐,提高建設領域各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
6、加快廣西建設行業科研體制改革。
科研院所改制以后,必須要讓科研人員、經營能手持大股,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重點扶持大中型科研機構和企業,構筑核心競爭力。大力提倡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各種形式的產權聯系關系,構筑科技創新的支撐體系。嘗試建立技術創新的種子基金,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科技成果的交易和推廣市場,促進建設科技事業的發展。
7、加大建設科技四新成果的推廣應用。
建立適合市場經濟的技術推廣網絡,完善成果推廣認證制度,及時發布技術公告、四新成果的推廣應用目錄,使先進的成果能盡快地應用于建設工程,淘汰落后技術和產品。以資源節約、建筑節能為重點,開展多層次、多類別的新技術宣傳和培訓工作。培育風險投資,大力推動成果產業化。積極宣傳、鼓勵、引導生產企業淘汰落后和高能耗的產品,生產低能耗、無污染的綠色建材,形成綠色建材產業鏈,培育新型建材集群化基地。每年設立一批涵蓋建筑“四節”(節能、節水、節地、節材)與綠色建筑、市政工程、新農村建設、住宅產業化等方面的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科技示范工程要采取事前約定、事中檢查、事后掛牌的方式,保證示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