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靖西縣把農村危房改造作為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任務來抓,結合工作實際,強化工作措施,扎實推進工程建設,切實改善了邊民居住條件。自2008年危房改造工程啟動以來,該縣已累計投入資金24094.5萬元對全縣19個鄉鎮14232戶困難群眾進行危房改造,解決了6.3萬名邊民住房安全問題,讓他們住上了“安心房”。
該縣地處中越邊境,是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由于自然條件惡劣,過去很多邊民的居住條件極差,根據2008年年底調查統計,該縣共有35305戶邊民居住在危房里。為了解決邊民住房安全問題,在上級資金、項目和政策的扶持下,該縣大力發動社會各界幫扶,加大邊民住房建設扶持力度,在全縣范圍內實施邊民安居工程。2008年,該縣啟動距邊境0至3公里茅草房及危房改造項目,使821戶一線邊民圓了安居夢;2009年,啟動3~20公里“興邊富民”項目建設,投入資金11722萬元對351戶殘疾人危房、1350戶茅草房和樹皮房實施改建;2010年,共投入資金5047.5萬元對全縣五保戶、殘疾戶、孤兒戶和特困戶等2800戶進行危房改造;2011年又投入資金7020萬元對全縣3900戶進行危房改造,并利用2009年和2010年鄉鎮結余資金增加改造232戶。今年年初以來,該縣繼續籌措資金5127萬元,計劃對2700戶危房進行改造。
“我家原來是泥瓦房,2010年7月份由于連續下大雨造成房屋被淹并坍塌,為了安全,鄉政府讓我們一家三口人臨時搬到鄉文化站暫時居住。2011年6月鄉政府補助我建新房,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2011年底住上新房子,現在再也不怕下大雨了,安心了。”同德鄉同德街李世江高興地說道。
為了把農村危房改造這項民生工程落到實處,靖西縣成立農村危房改造領導機構,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進行領導。縣政府把各鄉鎮、各部門農村危房改造完成情況納入年終績效獎勵制度,明確工作責任。從財政、建設、民族、新農辦等部門抽調工作人員到危改辦工作,保證工作正常運轉。同時,將危房改造優先向公路沿線和旅游景區景點、民族村寨、集鎮等有一定基礎和群眾改造愿望強烈的地方傾斜,重點解決邊境一線重度危房、五保戶危房、低保戶危房、貧困戶危房和地質災害危房的改造,優先優惠邊境0~20公里五保戶、殘疾戶、孤兒戶以及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和雙女計生家庭,做到既符合中央政策,更有利于全縣農村危房改造的可行路子。岳圩鎮四明村外巡屯的黃億歐、黃金撇是孤兒兄妹。2009年,縣危改辦給他們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3萬元,再加上縣直聯系部門和愛心企業共同資助,建起一座鋼筋水泥樓房,孤兒兄妹告別了破爛的木瓦房。
在危房改造過程中,該縣嚴格執行危改對象確定的申請、評議和公示、審核、審批及備案程序,通過政策公開、對象公開、補助標準公開和民主評議、張榜公布,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建立危房改造信息定期報送及匯報制度,每10天對各鄉鎮危房改造工程進度、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排名,并在政府政務信息網絡上公布,做好工程進度動態管理。組織監察、審計、財政、民政、建設等相關部門對各鄉鎮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進行全方位、不間斷監督,切實加強對工程質量、工程進度、資金使用管理的督促檢查,嚴肅紀律,確保工程質量和資金安全、高效。加強臺賬管理,建立《農村危房改造對象臺賬卡》,將危改對象家庭情況、建房等級、補助水平、自籌資金、動工時間等情況,以及建房前、建房中、建房后照片進行整理登記,保證檔案資料的齊全規范。
此外,該縣把危房改造工程與村鎮體系規劃、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等相結合,推行整屯改造,樹立邊境新村建設樣板。2010年投資660多萬元對壬莊鄉岜亮、西魯等屯實施整屯改造工程,讓40戶邊民告別了低矮破舊的木瓦房,住進嶄新漂亮的二層樓房;投入750萬元,在龍邦口岸往附近建設集“旅游、民房改造、農家飯店”為一體的排干新村。同時,該縣還打造武平大滿、渠洋排天、新靖牌引、化峒百愛、地州卜內等一批新農村示范點。“活了大半輩子,從沒有住過這么好的房子!”排干新村邊民麻庭滿摸著新房的大門,感慨萬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