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了一個寨,毀了一片林,苦了幾代人。”
那是過去融水縣苗寨同胞面對火燒連營的無奈。如今,隨著村寨防火改造工程的實施,村屯的消防自救系統(tǒng)逐步完善,火燒連營的慘劇不再重演。2008年以來,融水縣共有28.3萬群眾告別了困擾千百年的村寨防火問題,開始過上平安和諧的新生活。
告別“千年火魔”
歌舞飄起來,新房建起來……近日,記者走進安太鄉(xiāng)林洞村培科屯,只見不少苗族同胞正搶裝新房,或趕著演練蘆笙舞,一派喜迎新春的動人場景。
融水縣安太鄉(xiāng)林洞村培科屯消防器材室
“過去,生怕起火災,大伙過個年都不安穩(wěn)”,眼前的新貌,讓60歲的何瑞秋老人十分感慨,特別是1961年年底的那場大火,一下子200多戶就沒了,13名老人和小孩不幸被大火吞噬……
事實上,何瑞秋老人的傷痛回憶,是融水少數民族同胞千百年來揮之不去的夢魘。由于歷史、地理、文化等原因,融水縣20個鄉(xiāng)鎮(zhèn)中有17個鄉(xiāng)鎮(zhèn)約35萬苗、侗等少數民族群眾居住在木質結構的房子里,他們連片而建,依山聚居,被稱為“睡在柴火上的民族”。一旦起火,極易連片遭殃,幾十年經營的家園瞬間化為灰燼,很多群眾一夜返貧。
據統(tǒng)計,僅2000年至2008年,融水縣少數民族村寨年均發(fā)生火災10次,年均燒毀208戶,年均經濟損失336萬元。
2008年起,我區(qū)啟動桂西北少數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并列入自治區(qū)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自治區(qū)黨委、政府提出,要把融水縣作為一個根治村寨火災典型來抓。
民心工程得民心。在牽頭單位自治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及相關部門的協(xié)調指導下,該縣采取有力措施,群眾積極投工投勞,克服了山高路陡、搬運難、水源缺乏等困難,掀起了村寨防火的大會戰(zhàn)。2008年至2011年,自治區(qū)、市、縣三級財政投入融水村寨防火改造資金4.4億元,分兩期分別對全縣50戶以上的457個自然村、30至50戶的320個自然村進行了防火改造,惠及28.3萬群眾。
“4+1”工程保平安促生產
為從根本上遏制寨火發(fā)生,融水縣采取大會戰(zhàn)的方式,通過實施電改、灶改、水改、寨改和房改“4+1”改造工程,有效解決了村寨用火用電隱患、無消防水源和消防設施、無防火隔離帶等老大難問題,應急撲救能力顯著提高,為群眾筑起了一堵堅固的“防火墻”。據統(tǒng)計,2009年至2011年,融水縣50戶以上村寨沒發(fā)生過一起重大火災。
2010年10月19日中午,拱洞鄉(xiāng)拱洞村下寨屯中部失火。鄉(xiāng)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很快就組織2000多人趕到現(xiàn)場撲救,大家利用“4+1””改造后配備的消防器材,只用了半個小時就控制住了大火。村民說,“防火改造后,白天出去做工放心,晚上睡覺安心!”
融水縣安太鄉(xiāng)林洞村培科屯新建的消防通道
村寨防火改造,不僅減少了村寨的火災隱患,還給當地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以前,村里都是山路、泥巴路,收了莊稼得一步一步地挑,如今,平坦的消防通道和水泥路修到家門口,農產品還能運到縣城里去賣!”林洞村培正屯的吳敬英說,明年她打算擴大茶葉、八角樹和杉木的種植,拓寬經濟收入渠道。
融水鎮(zhèn)長賴苗寨,憑借秀美的風光和獨特的民俗,堅持村寨防火改造、新農村建設、民俗生態(tài)旅游三位一體建設,成為了貝江AAAA級景區(qū)的重要景點,隨著游客的日益增多,農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融水在村寨防火改造中,堅持整體規(guī)劃與分類實施相統(tǒng)一,按照一事一議的方法,引導村屯抓好基礎設施和村莊建設的規(guī)劃與實施,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將危房改造、寨改、村寨整治、鄉(xiāng)村旅游等相結合,在完善防火設施的同時,建設整齊美觀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融水縣委常委、縣村寨防火改造工程指揮部指揮長韋海晉說,2008年以來,全縣完成電改71864戶,灶改71864戶,開辟防火道1075條,新建消防水池和露天水池845座,新建維修50戶以上村屯道路、橋梁、滾水壩250條,農村基礎建設得到明顯改善,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村寨防火實現(xiàn)長效化
在安太鄉(xiāng)林洞村培科屯,記者目睹了一場緊張而有序的消防演練。綁水帶、接水管、用水槍……8名壯小伙,個個動作麻利,嫻熟的自防自救技能,絲毫不比專業(yè)消防人員遜色。
這是培科屯群眾自發(fā)組織起來的義務消防隊。據韋海晉介紹,像這樣的義務消防隊,目前融水縣已有477支共7155名隊員。政府還投入2079.22萬元為各鄉(xiāng)鎮(zhèn)和村屯配備了一批消防器材。同時,通過分片、分期或輪訓的方式,對鄉(xiāng)鎮(zhèn)和村屯的器材管理人員、消防安全檢查員和義務消防隊員等進行培訓。
記者在培科屯消防器材室看到,手抬機動泵、消防水帶、油鋸、戰(zhàn)斗服等一應俱全,墻上還掛有《消防器材管理維護制度》、《值班制度》、《隱患排查制度》等管理制度。屯長何昌強說,這些制度,不只針對消防人員,其他村民都要嚴格遵守。
培科屯不但組建起消防隊,還在政府的支持下,裝置了一個先進的火災預警報警系統(tǒng)。何昌強告訴記者,他們在村屯的制高點、中部裝了4個警鈴,一旦發(fā)生火險,村民可以用石頭砸碎報警器,火險信息便通過報警系統(tǒng)同時傳送到屯里的消防隊員、村干部和鄉(xiāng)、縣、市領導的手機里。“一般能在3分鐘左右,義務消防隊員便及時趕到現(xiàn)場施救。”
融水縣洞頭鄉(xiāng)洞頭村彩林屯建設的消防露天水池
為加強后續(xù)管理,融水縣從體制、制度層面強化防火改造的規(guī)范化和長效化。率先在全國成立了村寨防火工作管理局,鄉(xiāng)、村也相應成立消防安全領導機構。村村寨寨組建起義務消防隊,同時設立消防專干、消防安全責任人、巡寨喊寨員、安全檢查員、器材設施保管(養(yǎng))員等崗位。制定出臺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落實村規(guī)民約。實行縣、鄉(xiāng)、村三級責任制,定期開展隱患檢查及工作落實的考評工作。(寧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