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如火如荼的援建四川災區過渡安置房的工地上,無數個英雄的名字和事跡在傳誦,本報今日介紹的戎金亮就是其中之一。戎金亮是山西忻州的一名普通農民,為了災區的建設,他不顧家中窘境,積極報名參戰,成為忻州援川建房的志愿者,最終因過度勞累倒在了過渡安置房建設的崗位上,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抗震救災的英雄贊歌。這位年僅44歲的共產黨員在生命最后旅途中奏出的無私奉獻的強音,將永遠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唱響。
有一種選擇叫奉獻,有一種倒下叫站起,有一種逝去叫永生。
6月25日上午9時50分,山西省忻州市抗震救災援川建房突擊隊員戎金亮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倒在了四川省都江堰市祟義鎮桂橋村二組過渡安置房建設的崗位上。一個平凡的靈魂,遠逝在巴山蜀水間;一個英雄的名字,在祖國大西南傳頌。
戎金亮,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山西忻州農民,在特別的時期選擇了特別的奉獻。他雖然倒下卻永遠站立,雖然離世卻生命永存。他用自己的言行書寫了他短短44歲人生中最壯烈、最精彩的華章。
一
當地最早得到戎金亮不幸因公殉職噩耗的,是四川省都江堰市祟義鎮桂橋村二組的王如秀老太太。連日來,她悲痛欲絕:“多好的人啊,人生才走了一半,為了我們四川,獻出了他寶貴的生命。”談起戎金亮和他所在的山西忻州援川建房突擊隊,老人十分感動:“天氣這么熱,蚊蟲叮咬不說,晚上還要加班,實在是太辛苦了……”
現在,讓我們強忍悲痛,回望一下戎金亮平凡短暫的人生軌跡。
戎金亮的一生充滿了不幸和坎坷。盡管他呱呱墜地時第一聲啼哭與別的孩子沒有什么兩樣,但殘疾的父親和多病的母親注定給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不能選擇的家庭際遇過早地磨練著他稚嫩的肩膀,也培植了他對社會的一片愛心。他上小學時,正趕上國家困難時期,冬天同窗們總為要自備生火柴而發愁,但伙伴們常常看到校園一角早已有了一捆一捆干柴。好長時間后大家才打聽到,原來是戎金亮用孱弱的肩膀從家里挑來的。
在殘疾家庭中苦熬苦盼的戎金亮總算跌跌撞撞讀完了中學。
1984年的春天,社會關愛的陽光灑在了他的頭上,他被忻州市造紙廠招為臨時工,算吃上了半拉子“公家飯”。
戎金亮一天到晚拼命地干,別人眼里的苦累臟活,在他眼里成了家常便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心理激勵著他發奮回報社會。1995年,他光榮地加人了中國共產黨,讓同村一同進廠的工友羨慕不已。
正當戎金亮躊躕滿志準備大干一場之際,忻州市造紙廠倒閉了。戎金亮沒有氣餒,他買了一輛三輪車,拉起了一家人的命運。雖然下崗了,但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并沒有減弱,反而越來越強。他的三輪車幾乎成了半個公車,村里整治環境衛生的隊列里總少不了他的身影,平素給人們無償拉運更是常事。
村民周恒山蓋房人手缺,他連人帶車全搭了進去,事后還不要一分錢。
村里60多歲的孤寡老人段老漢種著兩畝多谷子,收割后卻為拉不回家而發愁。段老漢磨蹭了半天還是找到了戎金亮:“你能不能給我拉一下谷子?”“能!”戎金亮二話不說,把谷子全部拉了回來。段老漢要給他報酬,他堅持不收:“鄰里鄉親的,幫這點忙算什么,我還能要你的錢?”
村民王建平收玉米,正好和戎金亮收玉米碰在了一起。戎金亮放下自己的活,先給王建平拉玉米去了。妻子徐美英氣得干瞪眼沒辦法。他拉完王建平的玉米才摸黑給自家拉開了,等到全部運完回家已經深夜11點多了。妻子氣呼呼地直嘮叨,可戎金亮樂呵呵地說:“人家說出來了咋好意思回絕,咱家的玉米遲早總會拉回來的呀。”
像他這樣養車沒有不賠的,但全家6口人總要吃飯。戎金亮決定另謀出路,開起了飯店。由于人緣好,又憨厚,小飯店倒是開得很紅火,但他給親朋好友白吃或少要錢的事太多了。不久,飯店也“關門大吉”了。村里人說,金亮子是個好人;朋友們說,和金亮子共事我們大家總是“占便宜”,因為他把虧全吃了。一聽到戎金亮因公殉職的噩耗,他所在的西街村村主任高建國第一時間乘飛機趕到了四川幫助料理后事。“這么個大好人怎么說走就走了呢。”高建國很難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二
汶川大地震注定成為中國刻骨銘心的記憶,自然也成了共產黨員戎金亮關注的焦點。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場景,一個個刻骨銘心的瞬間,讓戎金亮熱血沸騰,不能自己。
同村來的工友任文祥說起戎金亮,聲淚俱下:“6月6日晚上9點多,我都睡下了,突然聽到門被敲得山響,開門一看,是戎金亮。急匆匆地說他要報名到四川,求我給說個情,把他招為志愿者。他給災區奉獻的急迫心情我理解,但他家里困難的情況我最清楚。一雙肩膀扛著6張嘴,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還要到四川奉獻,遇上誰也是不會答應的。但我經不住他的軟磨硬泡,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你看,來時好好的一個人,都干了半個月,80%的工程量完成了,都快到報捷的時候了,他卻永遠長眠在異鄉的土地上。”任文祥哽咽著說不下去了。
戎金亮是6月8日端午節那天早上懷著滿腔的報國熱情坐著大巴赴川的。20多個小時長途奔波勞頓,竟然看不出他有半點疲憊。作為忻州市第五批援川建房志愿者,戎金亮暗暗發誓,要多多為災區人民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高溫、潮濕和那讓人難耐的蚊蟲叮咬,讓來自晉北黃士高原的志愿者們很難吃得消,大家在緊張勞累的工作之余,不是咒老天爺就是罵蚊子。戎金殼的全身早已被叮得“傷痕累累”,但他從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句累。
忻州援川建房突擊隊黨支部書記兼副隊長趙葆舂說起戎金殼唏噓不已:“6月24日中午,12點多了,別人都蹲在陰涼里吃飯,只有他一個還在毒日頭下滿頭大汗地干活。我說,你快吃了飯再干吧!他頭也不抬喘著氣說:‘我先和好灰,等他們吃完飯抹灰就誤不了事了。’他就是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特別能吃苦的人,看到他這樣玩命地干,我心里感到一陣陣發酸。我們的隊員實在是太好了。”
說起戎金亮,工友們七嘴八舌,爭先恐后,道出了一個共同的評價:戎金亮做事心細、認真,給災區干活就像給自己干一樣。
一次,正爬在房頂擰螺栓的戎金亮忽然朝下面粗著嗓門大喊:“操些心了,那還做得像個營生?”原來是一個工友把門口的一根地槽鋼安得多出了一寸多,惹得戎金亮發起了脾氣。
戎金亮因公殉職的這一天,工友王培明心里感覺總是空蕩蕩的,飯量少了,干勁也小了。“說起金亮子,人真是太好了。那幾天,大伙手紙都用完了。總是第一個起床的金亮子把自己買的手紙早放到了每個人的床邊。你說我們來時12個人,回去只剩下11個,咋向他的家人和鄉親們交待呀?”
和戎金亮最要好的任文祥對戎金亮因公殉職的前前后后刻骨銘心:6月24日那天,正是水泥封邊趕工期最為緊張的時候,戎金亮主動提出一個人獨攬七八個人的封邊和灰任務。一直干到晚上9點多鐘。一下工回來,他就上床睡下了。當大家伙也接二連三地睡下后,睡在鄰鋪的王培明忽然發現戎金亮坐了起來。借著房外碘鎢燈的微光,看見戎金亮雙手緊按太陽穴。王培明問他怎么了?“有點頭疼。”這是戎金亮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話。接著,猛聽到“哇”的一聲,把大伙嚇了一跳。王培明叫他幾聲不應,猛然一看,他吐了一大灘。一群人慌了起來,趕緊給指揮部打電話。隨隊醫生也很快趕了過來,眾人馬上七手八腳把戎金亮送到了祟義鎮醫院。此時已過了25日零點。祟義鎮醫院一看問題嚴重,急派救護車火速送往郫縣人民醫院。經做CT,發現是腦溢血,又緊急轉送四川省人民醫院。聽說是援川建房的山西忻州突擊隊志愿者得急病住院,四川省人民醫院一分錢也沒要,什么手續也沒辦,馬上施行手術,搶救戎金亮。直到25日6點40分,手術整整進行了4個小時。但還是未能留住戎金亮崇高的生命。
一張浸滿汗漬的涼席,一雙滿是泥巴的舊膠鞋,在都江堰市祟義鎮桂橋村二組戎金亮因公殉職的地方,在他親手安建的過渡安置房內,映入記者眼簾的是戎金亮入川半月來一直伴隨他的僅有的遺物。
戎金亮,一個來自山西忻州,頭頂高梁花子的普通農民。倒在了他深深熱愛的四川災區,在人生最寶貴的時光里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字,實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無私奉獻直至生命的誓言。
云中山默哀,牧馬河哭泣。滹沱河為她養育的優秀兒子而驕傲。五臺山為他平凡而英雄的一生而自豪。
三
什么最重要?生命最重要,活著最重要,而戎金亮作為一名因公殉職的普通援川共產黨員,卻在生命的最后旅途中奏出了無私奉獻的強音,贏得了廣泛地贊譽。
噩耗傳到遠在1700多公里的戎金亮家鄉忻州,剛剛調研歸來的市委書記張建欣立即作出批示:給戎金亮同志記特等功,并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平社在批示中說:金亮同志在抗震前線付出了生命,事跡感人,是優秀的共產黨員,不愧為模范突擊隊員。
數次赴川親臨援川過渡安置房建設一線指揮的副市長王學英,不顧舟車勞頓,連夜帶領市政府副秘書長喬晉田、市建設局局長高益明等緊急赴川,處理善后事宜。
抵川后,王學英一行顧不得休息,立即趕到省人民醫院親切慰問戎金亮的家屬,并就善后工作進行商談,一直到凌晨1點多。王學英緊緊握著戎金亮的妻子徐美英的手說:“我代表張書記、李市長來看望你,希望你節哀、堅強。”面容堅毅、眼里噙著淚花的徐美英平靜地說:“四川人民遭了這么大的難都能挺住,我也能挺住。”
痛失親人,情何以堪。
面對無可挽回、已經遠逝的生命,英雄妻子的表現撼人心魄,雖然沒有一句豪言壯語,但她的大局意識、高尚情操得到了所有人的敬意。“全國人民都在抗震救災,金亮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去。人死不能復生,我只有一個請求,把我的兒子留下來,繼續完成他爸爸未完成的任務。”
母親是好樣的,22歲在湖北打工的兒子戎斌也是好樣的。他對征求自己意見的王學英副市長說:“我家6口人全靠爸爸一個人養活,爸爸挺不容易,前幾天我還和他通過電話,沒想到那么大個人說走就走了。爸爸自愿支援災區,這種想法和行動,非常值得我尊敬。爸爸是黨的人,我是黨的兒子,我一定要向爸爸學習,繼續完成他未完成的工作。”
宇字句句,樸實無華,但卻鏗鏘有力,催人淚下。閃耀人性光輝的不僅僅止于廢墟中的生死大營救,在援建過渡安置房的建設中同樣也有著無與倫比地奉獻犧牲與堅強。
面對災難和痛苦,堅毅剛強永遠是中國人民的精神!
這,就是我們民族的脊梁!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