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激情з∠视频一区二区,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機關黨建-->黨員風采-->詳細信息
震不垮的“戰斗堡壘” 災難中的“生命之光”

──強震廢墟上,黨旗在高高飄揚(之一)
2008/7/2 14:28:21
  【字體:  】【顏色:
    5月12日下午,地動山搖,江河堵塞,房垮屋塌……一場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無情地侵襲了四川人民。在罕見的災難襲來之時,災區廣大基層黨組織堅定地站在了抗震救災的最前列。他們化悲痛為力量,舍生忘死,沉著冷靜,帶領群眾與災難進行了堅韌與頑強的抗爭。他們,是永遠震不垮的“戰斗堡壘”;他們,是點燃災難中生命之光的英雄。

    地震發生僅半個小時,243名黨員就集結起來

    四川理縣雜谷腦鎮位于云谷山腳下,地震發生時,泥石流從山頂沿排洪溝洶涌傾瀉,巨石轟鳴滾落,山頂騰起的煙霧直沖而上,小鎮遭受了滅頂之災。但是,在通訊完全中斷、道路損毀嚴重的情況下,僅僅半個小時,雜谷腦鎮的243名黨員就自動集結到鎮政府,關鍵時刻給群眾撐起了一片天。

    “很多人不相信,可事實確實如此。這是共產黨員與群眾血脈相連創造的奇跡。”雜谷腦鎮人大主席團主席楊慧說。5月12日下午3點30分,雜谷腦鎮黨委、政府迅速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民兵應急分隊同時集合待命,全鎮243名黨員全部按照“包村包戶”責任表,冒著余震的危險分頭向溝內的藏、羌族村組突進。下午4時許,所有黨員到達各自負責的村、組,帶領當地群眾展開自救。

    大地震帶來的山崩地裂,使有著近4000年歷史的四川汶川縣雁門鄉蘿卜寨村頃刻間變成一片廢墟,全村220多戶人家的房屋被夷為平地。一時間,人們驚慌失措,亂成一團。剛剛從搖搖欲墜的屋里沖出來的村黨支部書記馬前國,對著不知所措的村民大喊:“先跑到田里去!” 等強烈的地震過去之后,以馬前國為代表的村黨支部,在農田里迅速組織起抗災自救領導小組,并立即組織青壯年黨員、干部和村民組成18人的搜救隊伍,分成三個小組,在余震不斷的情況下,冒著危險進入寨中搜救被困群眾和幸存者。沒有合適的工具,就用肩膀扛,用雙手抬,用手指摳。

    看著黨員和干部帶頭,幸存的村民也自發加入搶救隊伍中來,村寨到處是村民自救隊員忙碌的身影。經過數十小時的奮力施救,該村黨支部組織的三個搜救小組從廢墟中成功解救出了60余名幸存者。

    “共產黨萬歲!” 在蘿卜寨村口,新立起一座石碑,上面刻著這樣5個大字。這是村里石匠王奮安,為感謝村黨支部干部們舍小家、顧大家的忘我精神而鐫刻。在最危急的時刻,基層黨組織用他們勇敢無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贏得了這座豐碑。

   “先救孩子!” 無愧于人民的生死抉擇

    5月12日下午,都江堰市向峨鄉大部分領導干部正在村里研究道路改造問題。地震發生后,他們灰頭土臉地跑回鄉上,得知:鄉中學垮了,埋了400多名學生;鄉政府也垮了,埋了12名鄉干部。幾秒鐘內,鄉黨委書記羅鴻亮和鄉長付岷濤就同時作出決定:去學校,救孩子!

    從這一刻起,向峨鄉絕大部分救援力量、時間和機械,都用在了對被埋學生的救援上。300多名學生家長、群眾和大部分鄉干部,總計400多人在這里施救。13日凌晨,400多名前來增援的武警戰士,也大部分投入到對學生的救援中。而此時,留在鄉政府救援的,只有六七個人。最后,向峨中學48名學生、3名教師成功獲救。鄉政府被埋的12名干部中有8人死亡。

    都江堰市虹口鄉和汶川一山之隔,直線距離只有30公里。大地震發生后,虹口鄉內外交通斷絕,6000多群眾、游客受困。經過116個小時晝夜奮戰,武警官兵開著挖掘機、裝載機趕到鄉政府,搶通了汶川大地震中成都最后一條被阻斷的道路,救護車和裝載著大米、白菜、黃瓜、帳篷的卡車源源不斷開往虹口。

    虹口終于獲救。這一切,源于都江堰市虹口鄉黨委大災面前做出的三個鎮靜決定:第一個,基層干部全部到位,帶領群眾自救,并派人向外送信;第二個,將剩余糧食全部集中保管,由鄉政府統一做飯、發放;第三個,派出3名黨員組成“敢死隊”,為群眾轉移摸索出一條山路。“大難面前,這三個冷靜的決定,讓群眾定了心,穩住了秩序,救出了許多人命,最終幫助虹口人民戰勝災難。” 虹口鄉黨委書記馬遠見說。與此同時,在最危急的時間里,廣大基層組織的成員們沒有失魂落魄、獨自傷心,而是在災難中傳遞愛的力量,挺起了中華民族心手相連、共赴災難的堅強脊梁。

    重建家園中,最持久、最可信賴的力量

    前所未有的大地震,讓許多地方的多年發展成果毀于一旦,盡管全國都向災區伸出援手,但在重建家園過程中,基層黨組織再次成為最持久、最可信賴的力量,成為帶領群眾奔向希望的“領路人”。

    5月15日,成都市溫江區率先在受災群眾安置點建立臨時黨支部,向受災群眾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安撫受災群眾心靈傷痛,引導他們實現自我救助、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重新筑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他們建立起特殊時期的規章制度,包括“學習、巡查、幫扶、請假”四項制度。按要求,每天早上,所有成員都要聚集到簡陋的臨時黨支部活動室,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學習最新的中央、省、市的政策信息,然后分頭深入各個家庭寢室,向群眾傳遞這些信息。與此同時,兩個臨時黨支部的成員與125名駐點的黨員志愿者一起,和受災群眾結成了幫扶對子,實行“一對一”的對口幫扶,承擔物資發放、心理安慰、動態摸底的職責,隨時反映各戶受災群眾遇到的新問題、新困難,并想法幫助解決。

    溫江區萬春鎮安置點臨時黨支部書記朱玲說,每天黨員們都要入戶巡查兩次,提醒大家注意清潔衛生、用電安全、提防余震,或者和受災群眾“拉家常”,問問吃飯了沒?水夠不夠熱?家里受災情況怎么樣?“這些事看似很小,卻能起到穩定人心、安撫群眾的重要作用。”朱玲說。

    5月27日,記者又來到地震重災區都江堰市向峨鄉。盡管昔日熱鬧的場鎮已成一片廢墟,但公路兩邊一排排整齊的救災專用帳篷讓人在這片廢墟上看到了希望。記者發現,每頂帳篷的門口都貼著一張卡片,卡片上半部分是戶主姓名、受災人口、原居住地址,下半部分是向峨鄉抗震救災指揮部指揮長、副指揮長和“包干”黨員干部的手機號碼。

    鄉黨委副書記艾光明告訴記者,這是受災聯系卡,所有鄉干部都分到了自己的“包干”帳篷,無論受災群眾有什么事,打電話找他們,都實行“首問責任制”,一定得想辦法幫助解決。目前,全鄉干部和支援部隊已經分成13個小組,每組100多人,對口支援全鄉的12個村和1個社區。在一頂帳篷前,記者看到了一塊從廢墟中刨出的“愛蓮社區黨支部”的牌子,這里就是社區支部臨時辦公室,群眾有任何疑問或麻煩事都可以到這里尋求幫助。支部負責人王婉民說:“我們要讓社區的2000多人知道,地震沒有震垮他們的黨支部。”(半月談記者 叢峰 侯大偉)

   

分享:
    【打印】【關閉

相關鏈接
點擊排行
  • 
    
  • <table id="eqewq"></table><option id="eqewq"><noframes id="eqewq"></noframes></option>